从“深蓝”到“ChatGPT”,在AI赛道狂飙的机器人们真要来抢饭碗了吗?

标题速读:【从“深蓝”到“ChatGPT”】“我所热爱的是我真实的生活,因为它包含了我所有的经历和感受,是我每一天都在体验和思考的。”这句充满诗意的话,实则出自最近很火的ChatGPT。 作为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,ChatGPT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,能写文章、能改Bug,甚至能通情达理地

“我所热爱的是我真实的生活,因为它包含了我所有的经历和感受,是我每一天都在体验和思考的。”这句充满诗意的话,实则出自最近很火的ChatGPT。

作为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,ChatGPT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,能写文章、能改Bug,甚至能通情达理地给出情感建议。有网友调侃说:“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ChatGPT办不成的。”似乎无所不能的ChatGPT,让不少网友感叹“自己要下岗了”。

凭着这份“聪明”,ChatGPT上线仅两个月,活跃用户便突破1亿,被网友奉为新晋“互联网嘴替”。那么,“来抢饭碗”的ChatGPT究竟是什么?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如此新奇?

AI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。

早在1997年,IBM超级计算机“深蓝”便打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。中国围棋名将柯洁也数次负于谷歌AlphaGo,绘图模型Stable Diffusion实现“一秒出图”...AI的研究和应用早已有之。

而这次吸引广泛关注的ChatGPT,它的能力“更上一层楼”。简单来说,它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款全新智能聊天机器人模型,本质上是一种“生成型预训练语言转换器”。它基于大量数据训练,可以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,并进行交流对话。

但不要因此就以为,它仅是“聊天机器人+搜索引擎+文本生成器”的结合体,它的“聪明”还不止于此。

与传统搜索引擎不同的是,ChatGPT不是机械罗列出相关网页结果,而是将答案进行整理、优化,以对话形式呈现给用户,还能很快根据聊天的上下文不断互动,回答五花八门的提问。它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文学、媒体相关领域的创作,也可以变身为程序员敲代码、检查程序错误...

比如,它可以模仿鲁迅文体写一篇以假乱真的散文,对开放式问题提出看法观点等。据报道,就连以色列总统艾萨克·赫尔佐格上周三公开发表的部分演讲词也是由ChatGPT撰稿。

从“深蓝”到“ChatGPT”,在AI赛道狂飙的机器人们真要来抢饭碗了吗?

有测试显示,ChatGPT在百科检索、数学问答、文学交流、常识问答、知识推理等对话任务上的意图识别率均达到98%左右,在生活闲聊上的意图识别率约为95%,已具备较好的语义理解能力。

当然,除了内容创作能力,ChatGPT显得也比以往模型的智商更高。其研发公司OpenAI宣称,它能够顺利通过明尼苏达大学四门研究生课程测试,在沃顿商学院商业管理考试中,它的通过分数甚至可以固定在B-到B区间。

学会“思考”,是ChatGPT强大的缘由。它打破了简单的比对和匹配方式,可以通过大数据自己生成内容。在我们与它的问答之间,它在不断“学习”,以丰富的“知识储备”为人类完成个性化任务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它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能力。它的出现,是“人工智能+深度学习”模式的范例。

有学者提出,书写和设计属于人类智能的最后高地。ChatGPT看上去正在接近这一高地。正是由于实现了性能跨越,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ChatGPT是人工智能里程碑,更是分水岭,这意味着AI技术发展的临界点已经到来。

头条奇闻微信公众号:奇闻有趣
关注头条奇闻公众号,订阅更多头条奇闻

相关文章